发布日期:2024-12-20 00:22 点击次数:103
虽然我在2014年就注册了雪球,但刚开始因为工作忙,2015年又生了一场病,一直到2016年开始正式在雪球上发表文章。
与美的、海尔相比,格力的三季度财报显示,公司业绩有所承压。
出品 | 虎嗅科技组
作者 | 丸都山
编辑 | 苗正卿
头图 | 视觉中国
如果用一句话概述雷军现在的心情,或许就是:"都不知道该怎么输。"
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晚间,小米集团发布第三季度财报,期内实现营收 925 亿元,同比增长 30.5%,创下历史新高;经调整净利润为 63 亿元,同比增长 4.4%,集团整体毛利率为 20.4%。
从今年一季度开始,"小米史上最强财报"的名头被一再刷新。
图片来源:小米财报
而令人惊奇的是,如果结合行业背景,及公司的发展周期来看,就会发现当下屡创新高的小米,甚至是在过"苦日子"。
外部环境来看,因为手机元器件价格普涨,行业内各公司都受到了来自上游产业链的压力,小米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下降 4.9 个百分点,收紧为 11.7%。
至于内部环境,由于要负担智能汽车业务的研发成本,本季度该业务仍给集团整体财务指标带来 15 亿元的净亏损。
在内外部均承压的情况下,小米的现金储备持续不降反升,本季度已经达到 1516 亿元。
智能手机厂商在产品发布时,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——"全面无短板",如果用来形容现在的小米,好像也挺适用。
"东方不亮西方亮"
拆解小米本季度的财报表现,智能手机业务算是唯一"美中不足"的板块。
从财务数据来看,本季度小米手机业务营收为 485 亿元,同比增长 13.9%,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。
在市场表现方面,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 Canalys 的统计,今年三季度小米手机在国内出货量为 1020 万台,同比增长 13%,大幅领先于 4% 的整体市场增速;同期全球市场出货量为 4310 万台,同比增长 3%,比市场 5% 的整体增速略低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季度小米手机的 ASP(平均售价)同比增长 10.6%,达到 1102.2 元。
这个增长幅度尤为难得,原因在于支撑 ASP 的旗舰机型的发布周期,往往集中于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,因此通常来说每年的三季度手机业务的 ASP 很难走高,这次也是小米首次在第三季度站稳 1100 元。
数据来源:小米历年财报
侧面说明,小米的高端化战略已经取得相对稳健的进展。
虽然手机业务整体表现尚佳,但手机业务毛利率下降也是实打实的。
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,"在上个季度发布业绩指引时,我们认为 Q3 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在 11%-12% 之间,本季度 11.7% 的毛利率符合我们此前的预期。"
造成毛利率降低的原因有二。首先是包括处理器、内存颗粒、屏幕面板在内的核心元器件价格今年以来的供应价格普遍走高。以 SoC 价格为例,据 Digitimes 的报道,台积电于 7 月份向多家客户表明,3nm 和 5nm 制程产品的代工价格将上涨 3%-8%。
而传导至手机厂商时,据笔者获悉,旗舰处理器价格较去年相比已上涨 10-15% 左右。
其次是去年发布的小米 14 系列,起售价仍然维持 3999 元,这在上游器件价格普涨的背景下,无疑会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不过,前不久发布的小米 15 系列,其起售价已上调至 4499 元,且市场反馈较好,这对于未来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增加提供了基础。
卢伟冰也在电话会议中表示,"我可以跟大家承诺的是第三季度会是我们全年手机毛利率的最低点,我们第四季度一定会反弹"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手机业务毛利下降,但在"手机 X AIOT "板块中,其他业务却实现了"托底"。
从财报上看,今年三季度,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毛利润为 55.47 亿元,而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 36.85 亿元,激增至 54.18 亿元;互联网业务的毛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 57.71 亿元,增长至 64.54 亿元。
由于 IoT 及互联网业务的优异表现,在智能手机毛利率下降 4.9 个百分点的背景下,"手机 X AIOT "的板块总毛利较去年同期甚至有所增加,从 161 亿元增长至 172.21 亿元。
从小米财报公布的各项细节来看,小米本季度大家电的表现可谓亮眼,期内空调出货超过 170 万台,同比增长超 55%;冰箱出货超过 81 万台,同比增长超过 20%;洗衣机出货超 48 万台,同比增长超 50%。
这么说可能还不够直观,对比奥维云网发布的行业数据,今年三季度国内市场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的市场增长分别为 14.5%、13.3%、11%。
可以说,在下半年国补政策的带动下,小米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厂商,却在大家电领域赚得盆满钵满,这使得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利润承压的背景下,可以自由掉头转身,用身处上行周期的行业去对抗其他行业的下行周期。
小米还有挑战吗?
从小米的财报和公司业务版图来看,如今的小米,可以说是稳健得可怕。
以智能手机、平板和可穿戴为核心的个人设备构成公司基本盘,形成第一条增长曲线;以大家电为核心的家庭设备为 IoT 生态留存拉新,形成第二条增长曲线;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出行产品面向汽车产业升级,形成第三条增长曲线。
就像本季度财报所展现出来的,这三条曲线之间不仅可以实现生态上的联动,也可以在某项业务出现滞涨时,及时地裨补阙漏。
而公司财务状况方面,在进入智能汽车行业后,小米集团在资本开支上控制得当,现金储备一再走高,为集团提供了坚实的护城河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小米未来还会有挑战吗?
目前来看,小米还不足以"躺平"。一个眼前的挑战是,如何利用自身在 IoT 领域的优势完成" AI 转型"。
应该说,小米在 IoT 行业中的优势是手机厂商中最强的,甚至没有之一。这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家庭产品的全种类覆盖,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其强大的用户基础上。
在三季度财报中,小米披露了一组数字:期内小米 A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 ( 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 ) 数达 8.61 亿,同比增长 23.2%;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 AIoT 平台的设备 ( 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 ) 用户数达 1710 万。
"拥有五件以上的 AIoT 设备",这项数据尤为值得关注,因为它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"小米生态用户",而非"单一设备用户"的增长情况及复购率。在 2019 年第三季度,这项数据为 350 万,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27.82%。
这种增长足以让友商眼红,但目前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厂商,AIoT 设备都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" AI 硬件",因为即便是从智能手机这个控制中台来看,都没有完全贯彻感知记忆、推理规划且帮助用户执行的能力。
前不久澎湃 OS 2 的发布时,小米再次强调了对于"人车家全生态"战略的执行,但对于如此丰富的产品矩阵,未来小米想要全面达成家庭设备的" AI 化"升级,将是个很大的挑战。
另一项挑战则仍是来自对高端化的突破。
根据小米财报公布的数据,今年三季度,小米在中国 3000-4000 元价位段手机市场的份额为 18.1%,同比提升 9.2 个百分点;在 4000-5000 元价位段的份额为 22.6%,同比提升 9.7 个百分点;而在 5000-6000 元价位段的份额为 6.9%,同比提升 2.1 个百分点。
可以看到,小米在 3000-5000 元档价位上成绩斐然,市场份额几乎实现翻倍上涨,但在超 5000 元价格段上,进展则相对缓慢。
不过,按照小米官方此前的通告,虽然小米 15 系列的起售价被调高至 4499 元,该系列仍然以快于小米 14 系列的速度达成了销量突破百万的成果。
以此来看股票入门平台,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,小米有望真正展现出"高端化战略"的底色。